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1411.0和-1366.8,则由和反应生成的为()
A. | -44.2 | B. | +44.2 |
C. | -330 | D. | +330 |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实验Ⅰ:在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
实验Ⅱ:在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相同 |
B.两实验中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相同 |
C.在实验Ⅰ的过程中,若NaHSO3初始量为3mol,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氧化产物为3.2mol |
D.过程Ⅱ中,可以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一阶段的反应终点 |
已知: P4(s)+6Cl2(g)4PCl3(g) + a kJ, P4(s)+10Cl2(g)
4PCl5(g) +b kJ。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
B.可求Cl2(g)+PCl3(g)![]() |
C.Cl-Cl键的键能为 ![]() |
D.P-P键的键能为 ![]() |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 pX=-lgc(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MgCO3、MnCO3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
B.d点可表示MnCO3的过饱和溶液,且c(Mn2+)>c(CO32-) |
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 |
D.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32-)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常压下H2S在一定量O2中燃烧。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110℃时,若反应前混合气体共NA个分子,反应后得到0.65NA个气体分子 |
B.110℃时,2NA个H2S分子与氧气恰好反应完,所得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
C.0℃时,若生成2.24L刺激性气体,则转移电子数为0.8NA |
D.若得到的氧化产物有NA个原子,则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有NA个 |
已知X、Y、M、N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Fe,N为氢气,则Y一定为酸 |
B.若X、N为化合物,Y为水,则M一定是气体单质 |
C.若X、Y、M、N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
D.若X、Y、M、N均为10电子微粒,且M是工业生产HNO3的一种原料气,则N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