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
食品支出% |
交通通讯 支出% |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支出% |
1985 |
268.9 |
57.79 |
1.8 |
3.9 |
1990 |
311.2 |
58.80 |
1.44 |
5.37 |
1995 |
383.6 |
58.62 |
2.58 |
7.81 |
2000 |
483.4 |
49.13 |
5.58 |
11.18 |
2005 |
624.5 |
45.48 |
9.59 |
11.56 |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举行“3D打印、数字制造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分论坛。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能改造世界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对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③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 B.客观规律性 | C.主观能动性 | D.社会历史性 |
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反映时代特征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