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IO3-、Fe2+、Fe3+等粒子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即Cl2与FeI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表示铁各种价态的变化,用“—·—”表示碘各种形态的变化)。
据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I-、Fe2+、I2的还原性和Cl2、Fe3+、I2的氧化性都依次减小 |
B.当n(Cl2)/n(FeI2)==1.2时,离子方程式为2Fe2++10I-+6Cl2==5I2+2Fe3++12Cl- |
C.当n(Cl2)/n(FeI2)==6.5时,溶液中n(Cl-)/n(IO3-)==6.5 |
D.若溶液体积不变,溶液的pH始终不变 |
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I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BrCH2CH2Br | B.CICH2CH2CI | C.ICH2CH2I | D.BrCH2CH2C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时所生成的最终产物相同 |
B.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二倍 |
C.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D.油脂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皂化反应 |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将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分层消失 |
B.将苯逐滴滴入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并用沸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
C.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再将铜丝转移至内焰,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
D.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
在实验室中从苯酚中分离出苯,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了控制温度可以用水浴加热![]() |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