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一千年前后到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 )
A.科学技术 | B.文学艺术 | C.哲学思想 | D.宗教文化 |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 | B.西方列强的入侵 |
C.晚清政府的改革 | D.近代的民主革命 |
英国外相巴麦尊说:“(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材料中的“商品”是指()
A.纺织品 | B.机器 | C.茶叶 | D.鸦片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