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罗马法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
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
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
B.赫鲁晓夫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
D.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B.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 )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 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
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 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