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私田制 | D.公田制 |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 B.郑国渠 | C.都江堰 | D.井渠 |
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 D.模式4——欧洲联盟 |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