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⑤ |
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
|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
|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 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
| 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
| A.《中日争夺朝鲜图》 | B.《列强瓜分中国图》 |
| C.《八国联军侵华图》 | D.《俄国居中调停图》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B.工商业市镇兴起 |
| 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篇中写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偏于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可知顾炎武保天下之本意是()
| A.批判魏晋玄学的清谈 |
| B.号召人们挺身保卫国家民族 |
| C.保卫儒家的纲常伦理免遭沦丧 |
| D.打出反清复明的思想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