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
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B.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
C.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 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 |
《告台湾同胞书》为中央政府对台湾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中央政府对台的最早政策文件,目前总共发表了五次,其中以1979年1月1 日发表的最为著名。下列关于l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感动世界华人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反映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诉求 |
C.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l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
右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展示的“湘西苗族人民代表在填写选票”的图片.反映了农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情境。据此判断,与此主题相关的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 |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C.十年动乱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 D.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