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如下:
年 份 |
工业总产值 |
比上年 |
国家财政总收入 |
比上年 |
1966年 |
2534亿元 |
+17.8% |
558.7亿元 |
+24.4% |
1967年 |
2104.5亿元 |
-10% |
419.4亿元 |
-25% |
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上一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八大”制订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底纠正
③“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 ④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指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下面哪一史实可以佐证这一声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B.国共联合赢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
C.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英勇抗战 |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C.反映了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是指清末的“预备立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