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主要含义是指 ( )
A.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
B.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独立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
C.这些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 |
D.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②提倡实业救国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这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A.坚持闭关锁国 | B.固守夷夏观念 |
C.重视礼仪制度 | D.实行君主专制 |
历史学家吴晗认为:“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相权的牵制②谏议制度的影响 ③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④监察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秦朝郡县制 | B.西汉刺史制度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军机处 |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
C.宗法制趋于瓦解 | D.秦国逐渐统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