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时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 | 1640年英国的伦敦 | B. | 1871年法国的巴黎 |
C. | 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 D. | 1949年中国的南京 |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③④ |
该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 |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
B. |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C. |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
D. |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 提倡维新变法 | B. |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 | 宣传科学救国 | D. |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 B. |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C. |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D. |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 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 | 泉州 | B. | 广州 | C. | 扬州 | D. | 庆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