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材料:
材料一   俄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材料二   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民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一份照会。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最严重的后果。”
材料三    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霍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军留在前线。
材料四    11月27日,德军总局司令部的答复来了,他表示同意和平谈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其原因是什么?
(2)材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四反映了德国的态度,德国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迭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丁克家庭”。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随着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中国工业化的征程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
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3——191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中美经贸关系的这一特点会对当时的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6分)

阅读下面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6分)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8分)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8分)
(4)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国。(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商品交易处所,不是可以因为某地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而能自发形成的,不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产物或必然结果。……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皆明确归政府所有,均以政府的意志而定,仍然遵守“建设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各级市场都是由政府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而特别划定的区域。……市场的设置是政治所需,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刘玉峰《论唐代市场管理》
材料二草市为例,它并不在唐朝中央规划的市场范围之内,但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江南北,成为农民贸易的重要场所。唐宪宗时期的归化县就是在草市的基础上设立的。
——《中国经济史论坛》
材料三官市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市场活动被政治所扭曲,经济规律被行政所干扰,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也就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并进而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刘玉峰《论唐代市场管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市”有何特点?材料中哪句话是作者得出的结论?(8分)
(2)由材料二你能得到哪些信息?(6分)
(3)归纳材料三的中心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官市”局面何时真正得到扭转。扭转后有何表现?(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都在辽(南京)、金(中都)的基础上,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城市功能及辐射能力空前增大。它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畅达四方的水陆通道,不仅沟通南北两大经济区,而且,往北连结上都、和林等地,往东北经辽阳与松辽平原连成一片,并进而联结欧亚,“东至于海,西逾于昆仑,南极交广,北抵穷发,舟车所通,宝货毕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因为这里具有丰富的优秀劳动力一一聪明、勤劳、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很廉价。这些地区还具备相当多的科学技术资讯和较好的电讯设施,这些为集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活动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此外,日本、南韩和台湾的货币正在升值,而美元和人民币则在贬值,这就使中国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沿海地区非常适合于搞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性工业”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