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在昆明闭幕。会议期间,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主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并就人类发展路径的选择、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发表了《昆明宣言》。宣言倡导和谐世界、共同繁荣与文化多样性。宣言称,“作为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互动卓越成果之一,文化多样性体现着人类独特的创新能力,同时作为群体互动交流的坚实基础及个人幸福感的不尽源泉而存在。”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2)从文化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华社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联系新农村的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材料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
(2)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为什么说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
(3)广大党员干部应如何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1)请运用有关经济常识,阐述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
(2)请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运用有关政治常识,阐述党中央为什么要作出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决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时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用所学的辩证法的哲理对材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