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重庆等城市发生出租车司机集体“罢运”的群体性事件。甘肃省陇南市某区30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导致上千人聚集,事态升级。而对群众利益的诉求,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协调,平息事态,化解了矛盾。
运用政治常识,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谈谈如何处理好此类事件?
近年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加快,许多地方不断出台一些新的举措。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兴建“阳光工程”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2)“阳光工程”指的是什么?兴建“阳光工程”有什么意义?
有的中学生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想法对吗?简要说明你的看法。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呢?
有人认为: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你是怎样认识这个观点的?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订一下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
(11分)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有句名言: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能进不了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
有人据此认为,只要个人主观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结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