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几年间,从“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嗑药”多宝鱼、治病福寿螺。到“三聚氰胺”,不断刷新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常识……
材料二 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诚信等环节入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严肃追究监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和纪律责任,严格要求企业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
(1)分析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环节入手的经济学理由。
(2)结合材料,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分析要从立法、监管、诚信等环节入手的哲学依据。
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于2007年2月17日揭晓。获得“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 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着中国。
试用人生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日本和韩国是中国的重要邻邦。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友好交流年。近年来,中日、中韩贸易发展迅速。见下表:
中日、中韩贸易基本情况
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
贸易产品结构 |
贸易地位 |
|||
1992年 |
2007年 |
||||
中日 |
270 |
2360 |
中国出口 |
服装及相关产品、金属制品、钢铁 |
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 |
中国进口 |
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通信机、家用汽车、非金属 |
||||
中韩 |
50 |
1500 |
中国出口 |
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 |
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
中国进口 |
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 |
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请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中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表1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比(部分)
第二产业需求 |
第三产业需求 |
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 |
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 |
63.5% |
36.1% |
鞋帽制作人员 |
2:1 |
营业人员、收银员 |
1:2 |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
2:1 |
机动车驾驶人员 |
1:2 |
||
裁剪缝纫人员 |
2:1 |
治安保卫人员 |
1:2 |
读表1。这是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导下,对某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向社会提供职业供求信息,有利于( )
A.引导“打工族”进入第三产业 |
B.求职人员理解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
C.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
D.合理调节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
2008年6月14日,第二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在东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日本外相高村正彦、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柳明桓出席会议。三国外长一致认为,中日韩在维护亚洲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筑和谐亚洲方面,有共同的利益、需要、责任和目标。三国应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日、中韩、韩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的机遇,扩大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妥善解决彼此分歧,成为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未来的伙伴,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的伙伴。中日韩是亚洲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加强三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对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将致力于把握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在推进东亚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⑴简述中国加强同日韩的交流与合作的经济学依据? (6分)
⑵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中日韩应怎样建设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携手振兴亚洲未来;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和谐的伙伴关系?(12分)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材料二:真情在天地间流动,友爱在神州汇集。党和政府的关怀烫热了每一颗颗颤抖的心;10多万子弟兵的身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20多万来自 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奋战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唐山13义士”未及洗去抗击冰雪的征尘又奔赴灾区救灾;千百万人排起长队为灾区献血、捐款、捐物;灾区人民自 强不息、奋力自救、重建家园;一只只救援队、医疗队、抢险队、施工队源源不断开往灾区;一批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抵灾区……截至2008年6月1日12 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26.09亿元,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5.38亿元;共转移安置灾区群众1514.74万人。
⑴材料二主要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⑵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我们怎样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