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11月20日举行安全会议,就索马里安全局势以及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对所有破坏索马里和平与稳定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裁决实行
A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B 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宗旨 D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宗旨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C.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D.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表明
A.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不间断的变化都是发展 |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哲学课上,李华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王明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两位同学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哲学老师认为,他们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
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
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
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