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开始提出,把非公经济定位成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实现了第三步突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两个平等”成为十七大在非公有制理论上的最大亮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表述的变化,反映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实践决定认识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2002年到2014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量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等行业和领域。这说明
A.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增强 |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D.国有经济垄断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 |
经济学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强的储蓄愿望。这表明
A.当前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
B.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
C.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 |
D.人们应转变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
下图是某市几年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这表明该市城乡居民
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②消费水平总体下降
③消费质量还有差别④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如图曲线所示,甲商品的数量(Q)随着价格(P)的变动而变动,这可能说明的关系是
①甲商品的供给量(Q)与自身价格(P)
②甲商品的需求量(Q)与自身价格(P)
③甲商品的需求量(Q)与互补商品价格(P)
④甲商品的需求量(Q)与替代商品价格(P)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