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三则关于“CO2”的消息:
(1)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地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
(2)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3)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针对以上消息,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②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致冷剂;③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④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⑤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⑥聚二氧化碳塑料都属于纯净物;⑦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⑧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⑩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 A.②③④⑨⑩ | B.②③④⑤⑥⑧⑩ | C.①③④⑧⑩ | D.③④⑦⑧⑨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
3C(g)+Q(Q>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
| B.图Ⅱ表示t0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B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HCl中含有的少量Cl2 |
|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
| 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
|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
关于下图装置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从锌片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铜片 |
| B.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
| C.左侧碳棒上发生:2H2O+O2+4e→4OH- |
| D.铜电极析出铜 |
下列实验能很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铝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
| B.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证明溶解性AgI<AgCl |
| C.向试管中的银氨溶液滴加A物质,水浴加热,若产生银镜,说明A物质是醛类 |
|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试未知浓度盐酸的c(H+) |
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b | B.离子还原性Y2->Z- |
| C.氢化物稳定性H2Y>HZ | D.原子半径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