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出土文物,能反映先秦时期四川地区历史的是
A B C D
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世界 |
342 |
343 |
353 |
355 |
376 |
378 |
375 |
370 |
工业发 达国家 |
245 |
257 |
250 |
259 |
265 |
270 |
256 |
253 |
72% |
75% |
71% |
73% |
70% |
71% |
68% |
68% |
|
发展中 国家 |
97 |
86 |
103 |
96 |
111 |
108 |
119 |
117 |
28% |
25% |
29% |
27% |
30% |
29% |
32% |
32% |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
C.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 D.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教训 | B.德法联盟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
C.德法关系决定欧洲的形势 | D.德法和好是时代的需要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
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 B.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
C.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 B.有利的国际环境 |
C.社会制度的改变 | D.“实业救国”的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