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
将一定量氯气通入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仍显强碱性。
(1) 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为SO42—和
(3)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SO32-或ClO—。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 水 b. 酸性KMnO4溶液 c. 浓溴水 d. 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a. 铁粉 b. BaCl2溶液 c. 银粉 d. Na2CO3溶液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A中试剂是。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 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
③ 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
氯水 |
氨水 |
沉淀的化学式 |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若装置中不用U型管,实验也能顺利进行,原因是: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①便于观察N2的流速,
②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灯,________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①空瓷舟质量m0/g;②瓷舟与钙的质量m1/g;③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g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用m0、m1、m2表示)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理论值比实际测得x值(填“偏大”或“偏小”)
利用某炉渣(只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新型净水剂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 和Fe2O3。工艺流程如下:
①用3.00mol/L的盐酸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用H2O2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③将第②步分离出沉淀的滤液通CO2调pH值后,保持温度在90~100℃进行“蒸发浓缩”,可以得到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3.00mol/L的盐酸100mL需要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2g/cm3) _____mL,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写出H2O2与滤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可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4)为验证炉渣中含有Fe2O3,做如下实验:
a取适量炉渣于烧杯中,加足量溶解、静置
b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观察现象。选用提供的试剂,
提供的试剂:①稀硝酸 ②稀硫酸 ③氯水 ④KMnO4溶液 ⑤ KSCN溶液
步骤a、b中所加试剂分别为;
步骤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