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毛泽东 |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 D.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