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
①吏然慈言,即日俱去   (        ) 
②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        )
③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        )  
④惟君所以存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慈将至车间,与语曰             B.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C.夜伺间隙,得入见融       D.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出屯都昌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时融以黄巾寇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而为州家所疾”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       B.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任郡奏曹吏时,朝廷因无法判断东莱郡太守与州官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把先向朝廷上报情况的一方定为正确的。
B.太史慈以各种手段骗取并毁坏州吏的奏章,又哄骗州吏和他一起逃亡,出城后却又借机逃回郡里重新呈送郡守的奏章。
C.太史慈巧用计谋,使郡守在与州官的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扬名,却又因此得罪了州官,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辽东。
D.太史慈冒死冲出重重包围,成功地劝说刘备出兵援助,解救了被黄巾起义军围困的孔北海,母亲对他的义举甚感欣慰。
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
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不与忠交通。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使吊慰,封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
对下面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深其门族有宦官耻:以…为耻
B.垂当到郡,经柳城道:道路
C.视事三年,政教清明视事:执政
D.何得相顾,以忠义亏:损害、败坏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苞母及妻子遂所劫质 ②击破沛公军
B.①贼出母示苞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C.①贼对阵 ②失其所,不知
D.①尔勉之 ②则或咎欲出者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苞母子以弃孝尽忠相勉有关的一组是( )
①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②抗厉威严,名振边俗
③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④何得相顾,以亏忠义
⑤苞即时进战⑥遂欧血而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2)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②蒸民:众民。③彝:常。
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致。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干:触犯。
D.哉斯言信:确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赖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B.宗果侈从被诛敛赀财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诉帝既泣之三日,誓疗之
D.衍惭退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延年轻时逮捕了王莽贵人魏氏的门客,为官执法严明;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不被接纳,见势就辞官离开了。临刑时富宗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为人刚正,执法不避权贵。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皇帝亲临馆舍检查囚犯罪状,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仪表出众,皇帝自叹不如,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北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然后华为城,因河为池践:践踏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北越地②收天下之兵,聚咸阳
③临不测渊④良将劲弩守要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开头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
B.从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天下已经统一了。
C.秦朝通过武力夺取了天下,又试图用武力来统治天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施行仁义。
D.贾谊认为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没有施行仁义,但统一天下之后,应当施行仁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其徒贰:离间
D.安石富贵,何吝也?轻:轻易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