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blob.png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完成有关要求。

(1)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 _地。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__ 带,②地属于_____ _带。
(4)判断:③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_ _方向。

读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实线箭头表示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B表示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B表示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当B过境时,常出现天气
(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风,反气旋的东部吹风。

读该图“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甲、乙两处温差较大的是
(2)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_。① 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连续性降水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____________点。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_处。

读某日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

(1)在北极上空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画出3条具有代表性的太阳光线。
(3)图中0P代表的是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4)此图所代表的节气是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
(5)A地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B、C两地昼长是_______小时;E地昼长___________小时。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___

读所给“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完成题目要求。

(1)乙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2)丁节气时的名称是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代表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4)表示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5) 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广州的昼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
(6) 当地球运行在丙-丁时间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7)在图中标出近日点及地球公转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