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允恭以策干之                    干:求见
B、海贼子孙相袭                    袭: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              蹑:窥察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              据:占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贼所获,将杀之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C、①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②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贼的一组是(     )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    ②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    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⑥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
(2)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 
(3)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峨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申矢尽,南军不迭,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①,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日:“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②以问侃,侃日:“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_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驻扎
D.岂复计此一子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一组是

A.乃夜溃围而出/侃结阵而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太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

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采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①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②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③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④。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⑤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搜神记》,转摘自《语文读本》)
[注]①重身:怀孕。②比:等到。③低:疑作“砥”,柱下下基石。④僵:谓死后后僵硬直立不倒⑤踔: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将:带、拿) B.语汝子出户望南山(语:告诉)
C.王如其言煮头(如:像…一样) D.不负子也(负:辜负)



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表现莫邪子坚忍无畏的复仇精神的一组是()
①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②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③儿闻之亡去
④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⑤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⑥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

翻译下列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4)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于其址
B.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C.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模糊)灭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有怠而欲出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下列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当其欣于所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不能喻之于怀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北:北面。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从。 D.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自刎而死
C.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吕)马童面之
D.不忍杀之,以赐公。汉军至,无以渡。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B.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C.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他,而项羽觉得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无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渡江。
D.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死几百汉军,自己毫发无损,被他的老朋友吕马童认出来后,便无奈自刎。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 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