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后的生产总值,它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资源耗减)为5 118亿元,占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即环境退化成本,是指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全部治理所需的支出)也将达GDP的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GDP的增长,不一定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
B.GDP的增长,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 |
C.“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政府部分转变观念和科学决策 |
D.“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培育公众关心、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
努力消除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长期的发展任务。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一论断符合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C.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火星文”日渐成为年青人中流行的网络语言,并且有向书面语言漫延的势头,对法定文字的使用产生冲击。对“火星文”现象正确的态度是
A.“火星文”只是次要矛盾,不会影响我国文字的发展 |
B.矛盾的对立不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消除“火星文”与法定文字的矛盾 |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火星文”会冲击法定文字的使用,但冲击不是主要的 |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火星文”不必大惊小怪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使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绩和进步,是因为
A.矛盾特殊性比普遍性重要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D.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处处有矛盾 |
C.时时有矛盾 |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看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上又非常难,这主要是由于
A.量变比质变更困难 |
B.人们不拥护厉行节约的政策 |
C.人们没有认识节约的重要性 |
D.人们的习惯和认识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