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blob.png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不良的消费倾向:有的人买动辄消费10万、上百万不等的“天价月饼”、“天价野味筵”、“天价手表”等;有的人吃穿尽情消费,却不愿花几十元钱定购一份报纸或杂志,买一本好书。与此相对照的是,还有相当的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尊严的生存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1)说明怎样才能解决上述消费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当前,部分中学生饮食向广告看齐,服装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请你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其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某校高三(2)班同学围绕“中学生消费现象面面观”为题,组织了一次综合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如今,都市里出现了被称为“月光族”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着稳定且较高收入的工作,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会花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强的赚钱能力,有钱可花。可因为生活无计划、消费超能力,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月月收入月月光”的生活,不得不做起“月光公子”、“月光公主”。
(1)请你为该班的这次综合探究活动确定探究目的,并简要写出探究步骤。
(2)结合经济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月光族”的做法的。

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拔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消费不足的现象,我国的居民消费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一路走低,1990年该比例为49.75%,而到了2005年,该比例已降至38.19%,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某学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因素展开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63.34%下降到2005年的49.55%,七年下降达13.7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造成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居民最终消费率从1999年的47.6%水平急剧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下降高达9.4个百分点,年均超过1.3个百分点。
同学们还了解到这种状况的形成还与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相对于西方民族而言,东方民族往往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强烈的为家庭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文化传统,抑制个人消费为子孙储蓄成为高储蓄的动因之一。此外,由于我国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长期的低收入使人们形成一种低消费的惯性,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而立即消除。虽然消费信贷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传统储蓄观点的惯性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1)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居民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几条建议。

从手机数量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达5.65亿户。我国手机用户从上世纪初的不到19万户,发展到如今,手机也由时尚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大众通讯工具。面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制造商、经销商蜂拥而上,大打价格战,使手机价格大幅下滑,手机价格对百姓越来越具有亲和力。

(1)手机价格大幅下降,手机价格对大众越来越具有亲和力的原因是什么?
(2)手机生产企业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