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案例反映了中国与欧盟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案例
经济学道理
示例    2008年,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中国对欧盟出口环境得到了改善,欧盟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
扩大市场开放,贯彻自由贸易的关系,互惠互利。
案例一 2009年5月,首架在中国总装的空客A320飞机成功试飞。飞机的机头、机身、机尾和机翼等部件,分别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生产,总装在天津完成。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 义乌是驰名中外的小商品集散地,欧盟是其重要出口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义乌出口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商品,也进口欧盟的商品和技术。…….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 中欧膜技术合作研发中心于2008年在中国成立。膜技术是中国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环境等领域。
(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四 欧盟国家向中国倾销邻苯二酚,对中国化工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请勿在此处答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迭到13 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 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元,,增长35 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 7%和6 8%。这些成就.标志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2005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的预测,总体上实现小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其主要特点是:(1)生存型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2)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农村消费的热点是住房、家电普及。
(1)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2)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如何应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变化?

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 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 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央行这次利率上调幅度虽然很小.但却是近10年来第一次提息。
辨题:国家上调银行存款利率,有利于居民,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

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就要扩大其比重。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的方法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