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近年来,道德现象高频“出镜”。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和民众对道德失范的痛恨度“居高不下”;一方面表现为一批批草根“道德英雄”、无名志愿服务者等“最美”人物纷纷闪亮登场。这说明
①道德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人们对高尚道德有强烈的渴求
③道德滑坡危及人类存亡 ④思想道德建设需大力加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④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
C.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
D.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