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作为2009年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1978~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率      图2  1978~2008年我国消费、投资对GDP贡献率
材料:  我国坚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的支出是我国居民共同的后顾之忧,困扰着居民消费。为此中央财政加大支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民生。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728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分析图1和图2蕴含的经济信息以及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6分)
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说明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支出对扩大内需的经济意义。(9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苏联帮助下,我们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大型项目。
材料二: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最早、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二,据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阅读下列材料:
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里兰银行)会不会倒塌。
纽约儿歌唱道: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
(3)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评价罗斯福新政。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据此,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和中国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重大事件?
(2)俄、美、中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认识。

如何理解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会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请简述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前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