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

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

常与寒士         角:较量。

D.

其所有         蓄:收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儿戏害其国       几捕系死

B.

轻死生重于画       不患贫患不安

C.

人取去           君我呼入

D.

譬之烟云过眼       不知东方既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

其身

C.

富贵而厚于书

D.

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

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

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

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史记·酷吏列传》节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每小题2分,共6分)
折大臣于朝面:
②上都,都不行目:
③由此郅都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①,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②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复,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权称尊号,拜大将军,领豫州牧。及吕壹诛,权又有诏切磋瑾等。瑾辄因事以答,辞顺理正。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遗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
【注】①微见风彩,粗陈指归;稍微透露他的意思,粗略地陈述主旨。②望: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意矣解:缓和
B.臣过不暇谢:感谢
C.孤与子瑜有死生不之誓易:改变
D.豫州牧领:兼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荐之权冰,水为之,而寒
B.不敢显陈因人之力敝之
C.子瑜不负孤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遗命令素棺,敛时服余船次俱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诸葛瑾深谙君臣之道的一项是
①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②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
③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④权怒益甚,与相反复,惟瑾默然
⑤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⑥权亦重之,大事咨访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瑾到江东躲避战乱时,正赶上孙策去世,经孙权的姐夫弘咨的推荐,他受到孙权的任用。
B.诸葛瑾为人敦厚诚信,经常犯颜直谏,深得孙权的赏识和信任,他的建议往往能被孙权采纳。
C.刘备讨伐东吴时,有人说诸葛瑾私通刘备,要背叛孙权,而孙权对诸葛瑾的忠心丝毫也不怀疑。
D.诸葛瑾有才思器量,受到孙权器重,在孙权面前总能按照实情来应答,措词简练,道理严正公允。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8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人生死决:判断 B.倚剑坐危:端正
C.之,则纸人烛:燃烧 D.手弓而矢腰:腰里插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自卜执付有司而杀之
B.公奔出手弓腰矢
C.审视,土偶及地高如人
D.断而两皆犬血模糊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B.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C.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D.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把原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②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旧唐书•高士廉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妹先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适:出嫁
B.属天下大乱 寻:不久
C.俭与交游坐:停留。
D.内离外蹙:窘迫。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父母孝闻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便国家
B.分其余资,轻装去项王按剑跽曰
C.又暇日汲引辞人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士廉下车,以礼致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