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 B.滥垦 科尔沁沙地 C.滥伐 黄士高原 D.滥采 河西走廊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3中的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四个日期的日出时间纬度分布。读图回答7~9题。

若图示为南半球日出时间纬度分布,则曲线①代表日期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旧金山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钱塘江流域进入梅雨汛期 D.希腊雅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若图示为北半球日出时间纬度分布,则与4月8日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据图,一年内杭州(约120ºE,30ºN)的昼长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图3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5—6题。

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河流的流向一致
B.地势西高东低,丘陵为主
C.河流冬季封冻期长,航运不发达
D.河流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变化小

关于该区域所在国家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畜牧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发达
B.制造业发达,核电比例世界最高
C.中小城市发达,人口总数近年逐渐减少
D.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游人流连忘返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天然橡胶②水稻③咖啡④剑麻
B.①咖啡②水稻③甜菜④黄麻
C.①水稻②玉米③小麦④棉花
D.①油棕②玉米③甜菜④春小麦

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都是粗放型经营
D.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图1为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998年至2004年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C.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有显著变化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相对高度、海拔
C.经度、纬度、海拔 D.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