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 ! ”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官名  官名  
B 官名  一般尊称  
C 别号  官名  
D 爵名  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
A 母亲  B 妻子  C 儿媳  D 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 )
A 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 所请不当圣意  
C 以是方镇跋扈  D 求无不得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敕不下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 自艰难以来  艰难:艰苦困难
C 是以方镇跋扈  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 言虞候纵横之状  纵横:这里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 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C 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 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6、对“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 ( 需经过宰相 ) 不知体贴人啊 !
B 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
C 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
D 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
7 、“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 )
A 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 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 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 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悉国中兵以拒秦悉:全部。 B.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壁:军营。
C.王翦言不用用:被采纳。 D.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于是引兵而西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C.翦因举兵追之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并杀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2)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3)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因芝妻伯父董昭相如因持璧却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⑴母老,唯在诸君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B.⑵⑶⑸ C.⑴⑷⑹ D.⑶⑸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将一卷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⑶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因芝妻伯父董昭相如因持璧却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⑴母老,唯在诸君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B.⑵⑶⑸ C.⑴⑷⑹ D.⑶⑸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将一卷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⑶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