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舰艇编队于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在唐朝时期到达该地区
| A.鉴真 | B.玄奘 | C.杜环 | D.郑和 |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后来这一建议发展为()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势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
|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
下列有关教育对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
| B.教育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
| C.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 D.教育的普及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A.实施“教育大革命” |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
| C.颁布《义务教育法》 | 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