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 |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 ![]()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 B.分封制逐渐瓦解 | C.监察制度建立 |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 B.实现了国家统一 |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 D.创立三公九卿制 |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