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这一历史( )
现象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A.路德主张“因行称义”说 |
B.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 |
C.宗教改革旨在推翻天主教 |
D.路德反对天主教思想禁锢 |
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 他哪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 | B.倡导移风易俗 |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 D.鼓吹反满革命 |
《民国乌青镇志》卷 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
在2010年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明确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分清主流和支流。近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1949年—1978年),这部书的的主线和主流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 B.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D.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
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来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
A.断发易服 | B.因俗而治 | C.改土归流 | D.定期朝觐 |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