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下列能证明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A.拿破仑发动对西班牙的侵略战争 | B.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
| C.拿破仑保护农民的利益 | D.拿破仑的军队所到之处宣传自由平等 |
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下列中外改革中,可能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①商鞅变法 ②戊戌变法 ③彼得一世改革 ④明治维新()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米开郎基罗在其名作《哀悼基督》中,将圣母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没有表现圣母为基督之死的悲痛,圣母的美是直观的,悲哀却是深沉的。这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体现理性的精神 |
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上,四幅领袖像及四个原音重现,象征着新中国发展
历程中四座伟大的里程碑,从思想理念层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讲(见下图)。以前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 A.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 B.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
| C.遵义会议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 D.中共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六大 |
2009年5月30日在缅旬生活了长达近70年的9名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踏上曾走过的畹町桥,第一次组团回国探亲。中国远征军远征作战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
| A.使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 B.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
| C.缓解美、英两国对国民政府的压力 |
| D.保卫国际交通线的通畅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 |
|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