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是什么? 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物古迹一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谢氏大宗祠。建于南宋初年,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 
【材料二】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是像牌坊一样的建筑。 
“坊”作为古代一种由政府划分的一个特定区域,在唐朝时已经非常盛行。
【材料三】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材料四】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槿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1)材料一中“大宗祠”的建立受中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影响?
(2)材料二中,唐代“坊”的功能是什么?在宋代“坊”又有什么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清时期东莞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
——《世界博览会与科技创新》
【材料二】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如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等等……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话、留声机、电报等;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以及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划时代的发明……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了电影;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材料三】世博组委会在怎样增加就业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大世博会的建设规模…… 想方设法增加服务项目……组委会还通过延续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增加参观人数,创造就业机会。
——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材料四】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世界博览会上将汇聚交融全球多元科技,集中展现人类利用科技创新,共同演绎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支撑城市低碳发展的充分展现。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能够“昭示新时代的来临”的产品都有哪些?他们分别昭示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三,1933年美国世博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将会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3)中国的“再次开放”与第一次开放相比较,有何新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开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宋代“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宋代增城人崔世明,试有司连黜,放弃科举,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资料来自《宋书》等
【材料三】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限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材料二识别下列图标

请回答:
(1)欧洲共同体成立所期望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其成立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欧洲共同体是由哪几个机构合并成立的?
(3)欧洲共同体现在叫什么?它的标志是材料二中的哪幅图?它在当今和美国、日本的关系呈现什么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