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 A.平原 | B.高原 | C.盆地 | D.山地 |
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 B.内陆循环 | C.海上内循环 | D.以上都不是 |
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流量最小 | B.中游流量最小 | C.下游流量最小 | D.下游流量最大 |
下图是某住宅建筑冬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时间12点16分,且∠a的数值为26°34′,那么该地的经纬度是 ( )。
| A.116°E 40°N | B.110°E 40°S |
| C.120°E 40°N | D.124°E 30°N |
下列关于图中太阳光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是(26°34′+a) |
| B.图中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小,日照时间越长 |
| C.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增大 |
| D.若在该房屋的南面造一同样高(高为h)的房屋,从采光角度看,两座房屋的楼间距至少为h/tan a |
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市场经济其实也就是候鸟经济,投资商就是“经济候鸟”,哪个地方“水草丰美”,投资商就飞到哪里。读某工业“候鸟”示意图,完成下题。图中转移的工业及所体现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分别是( )
| A.钢铁工业 能源→技术 |
| B.电子工业 科技→劳动力 |
| C.化学工业 劳动力→原材料 |
| D.纺织工业 科技→劳动力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完成小题。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小题。
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制约两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
| B.基础设施落后 |
| C.严格的户籍制度 |
|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完成小题。

图乙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 A.南高北低 |
| B.南北低,中部高 |
| C.东高西低 |
|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
|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
|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
|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