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    )

A.中国东北的大豆 B.埃及的棉花
C.古巴的甘蔗 D.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数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带动了交通、商业等服务性行业的火爆发展,经济界人士称这种现象为“假日经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假日经济”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下列旅游线路中,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是( )

A.趵突泉—泰山—孔府、孔林、孔庙 B.十三陵—避暑山庄—秦皇岛
C.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上海 D.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做下列各题。
我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一带,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

我国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②夏岗——洪水③冬阳——低温④秋平——大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人们日常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空间可能具有的变化是()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②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丁 ③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地震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导致大量建筑损毁和人员伤亡,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13日下午启程赴海地进行救援工作。

海地地震发生点位于纽约(约40°N,74°W)的()方向。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