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的湖泊能分别反映松花江源头长白山天池和中游的丰满水库的一组是
A.① ③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② ④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3题。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图为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题。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 | B.运输方便 | C.考虑盛行风向 | D.接近居住区 |
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高速公路 | B.市中心 | C.运河 | D.机场 |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
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试问这对老人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如果这对老人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A.沿陇海—兰新铁路 |
B.沿京哈—京九铁路 |
C.沿京包—包兰铁路 |
D.沿沪杭—浙赣铁路 |
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淞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A.选择好观赏位置 |
B.把握好观赏时机 |
C.抓住景观特点 |
D.以情观景 |
十一节放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问题。 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A.昆明 | B.海南 | C.武夷山 | D.泰山和曲阜 |
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A.旅游费用 | B.交通条件 | C.身体状况 | D.旅游观光地 |
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A.娱乐消遣 | B.参观学习 | C.市场购物 | D.接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