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某河段示意图。在图所示河流的数码处,外力作用及土地利用类型,正确的是()

A.①搬运作用-农田 B.②堆积作用-住宅用地
C.③侵蚀作用-港口 D.④沉积作用-防洪堤

城市内涝的多发,与城市日渐失去的“呼吸”功能也有关。城市土壤本应该像一块海绵,在雨水充沛时可以吸水、蓄水,而天气热、干旱的时候,土壤里储备的水就会蒸发出来,就像人具有“呼吸”功能一样,从而调蓄整个城市的水量。海绵城市的建设()

A.可根治城市内涝 B.快速增加地表径流量
C.增加了水汽的输送量 D.增加了降水量下渗

读经纬网和晨昏线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图示的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伦敦正午刚过 B.北京傍晚时刻
C.东京已是午夜时刻 D.纽约是接近正午

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元/平方米),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会处,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