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部署枯槁赝品合盘托出绿草如阴 |
| B.浪废干燥昏厥谈笑风声刚愎自用 |
| C.嫉妒斑驳忏悔走投无路无暇顾及 |
| D.阻咒峥嵘褴褛神采飞扬害人听闻 |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于”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逢蒙学射于羿
④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⑤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⑥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末为忠臣也
⑦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
⑧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⑨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⑩每自出于管仲、乐毅
| A.①与⑤相同,③与⑧不同 |
| B.①与④不同,⑨与⑩相同 |
| C.⑥与⑦相同,④与⑩不同 |
| D.②与③不同,⑥与⑦不同 |
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
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
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
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 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
|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 |
| 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
|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 |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⑴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⑵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⑶得全首领以没
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⑸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⑹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⑺(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⑼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⑽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⑾敛赏财以送其行
| A.⑴与⑵相同,⑻与⑼相同 |
| B.⑶与⑷相同,⑽与⑾不同 |
| C.⑸与⑹不同,⑺与⑽相同 |
| D.⑴与⑾不同,⑹与⑺不同 |
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
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
|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
|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
|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
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末能远谋。”乃人见。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
|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
|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
|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