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回答问题。
①纺织工业原料部门的变化
时间 |
天然纤维 |
化学纤维 |
工业部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100% |
0% |
纺纱、织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50% |
50% |
纤维生产印染针织 |
②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吨)
年份 |
1800年 |
1900年 |
1983年 |
煤 |
4 |
2 |
0.75 |
铁矿石 |
2 |
1.8 |
1.3 |
③不同年代所建钢铁企业所需工人的变化
|
规模 |
建厂时间 |
工人数量 |
工人文化程度 |
鞍钢 |
差不多 |
50年代 |
50万 |
初中为主 |
宝钢 |
70年代 |
3万 |
高中为主 |
(1)读上表①②后分析,由于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工业在原料利用上发生的变化。
(2)读表③后分析,由于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投入发生的变化。
(十七)读有关新加坡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7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严重不足。新加坡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是世界级的大海港和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
(1)新加坡气候特征是,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
(2)M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为新加坡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4)新加坡在自然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仍建设成世界炼油中心,分析其区位条件。
读世界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若某日图中A点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且A点时刻为16︰00。
(1)简述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
(3)简述D地在北半球夏至日到秋分日期间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读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个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形成,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流向如何?
(2)寒潮到来时,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种植业生产外,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3)图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和。
(4)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分析其原因。
阅读兰州市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兰州市是黄河上游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该市是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兴起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用地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高速扩张。进入21世纪,兰州市提出借鉴丹麦卡伦堡建立“循环型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兰州市工业空间结构总体分布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影响兰州“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和。
(3)读图1和图2,从“分布区域、企业规模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三方面,分析兰州的城市型工业地带与重化工业基地的不同特点。
(4)评价兰州市重化工业产业集聚的合理性。
(5)分析兰州借鉴丹麦卡伦堡“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意义。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市所在地一月盛行风向是,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形成的影响是
。
(2)图中C地的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易发生洪涝。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A、B所在地区的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B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分析B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