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疾去。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关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催、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催、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催、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催、汜,益虚心。后催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日:“袁氏方强,援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①,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节选)
①践阼:登基。此处指魏文帝登基为帝。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开辟
B.方今英雄并起,各命专制       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         易:轻视
D.之以后事                     委:托付、交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疾去     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援来,关中阴与之通         ②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纵吾欲归,得至乎           ②吾还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来往,劝李催、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催、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说明他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4分)
                                                                            
(2)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3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煮茗以饮守饮:饮茶 B.必有深中其欲中:合乎
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 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②贫不自谋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译: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即讲拱俟辍:停止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告
C.偕礼部尚书刘楚先会试典:主持
D.门逾年杜:关闭

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B.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C.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D.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B.道南在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后,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己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C.道南敢于直谏,遇事有操守和主张,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联合攻击,他愤而请求免职。

翻译。
(1)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2)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交,字志同,陆安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弘治初,恕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迁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正德初,擢光禄卿。三年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改吏部。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彩怒,调之南京。瑾败,召拜户部尚书。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硅并致仕。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帝褒纳焉。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交言:“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不听。
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报许。又论御马监内臣宜如祖制,毋监收刍豆,并令户部通知马数,杜其侵耗。不从。
锦衣百户张瑾率校尉支俸通仓,横取狼藉,主事罗洪载欲按之。瑾绐请受杖,奏洪载擅笞禁卫官。帝怒,逮下诏狱谪外。交与林俊、乔字先后论救,不纳。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卒年八十,谥荣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垣堑,广艺树:种植
B.以故民不至甚敝:衰败
C.中旨与礼部尚傅硅并致仕致仕:辞去官职
D.主事罗洪载欲之按:审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类多所推引燕王欲结
B.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因人之力敝之
C.帝欲太平仓赐幸臣裴德敛赀财送其行
D.定经制,宿弊清窃大王不取也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B.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C.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D.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交最初在南京兵部做官,在尚书王恕的推荐下,到吏部做官,推荐、引进过不少好人。
B.正德年间,在钱粮征调烦琐紧急,灾荒继续,正赋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孙交恰当地作了谋划和处理。
C.武宗奢侈浮华,导致国库空虚,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员,确定了经济制度,他的建议都得到了世宗的允许。
D.孙交请求裁减上林苑宦官人数的建议得到世宗的肯定,但建议杜绝御马监的太监贪污、浪费的建议没得到皇帝同意。

把文中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
(2)宫府异同,今出复反,非新政所宜。
(3)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节选自《东坡志林》)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请说出两个方面。
这段文字阐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未到而仁至奄: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困罢:疲劳
C.乘油船袭中洲别: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愤激恚:发怒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

A.仁欲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周丧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