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空上看到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
种数 |
印数 |
印张数 |
|
合计 |
其中:新出 |
|||
1950 |
12153 |
7049 |
27463 |
590988 |
1951 |
18300 |
13725 |
70330 |
1262586 |
1952 |
13692 |
7940 |
78566 |
1698351 |
1953 |
17819 |
9925 |
75421 |
2134347 |
1954 |
17760 |
10685 |
93913 |
2509035 |
1955 |
21071 |
13187 |
107914 |
2798277 |
1956 |
28773 |
18804 |
178437 |
4316681 |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
(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当前书籍印刷面临怎样的挑战?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指出《独立宣言》强调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
(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以诸家兵法。熙宁六年,又于大学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有方脉科、针科等。
——摘编自《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传》
材料二光绪帝谕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正式科目包括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类35个门学科,此外,还有预备科的另设一些科目。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科举、教育改革措施的共同点。
(2)分析材料二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
——刘石吉《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城市民变发生的地域分布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
材料二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
——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
(2)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4)据上述材料,归纳历次市民运动的类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辨别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安邦定国的思想。据材料二,概述唐太宗安邦定国的举措。
(2)材料二中李大亮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