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 | 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 B. | 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
C. | 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 D. | 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完成16~17题。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14~15题。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 M城市代表上海
②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 N城市代表武汉
④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④ |
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① b经济带的发展只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11~13题。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
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下图分别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回答9~10题。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
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 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 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 距海远近的差异④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 ④ | B.③ ④ | C.① ③ | D.②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