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②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太阳辐射量由图中甲地到乙地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简要分析丙地为太阳能丰富区的原因。
(3)“蜀犬吠日”的发生地是________。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
材料二: 2013中国(呼伦贝尔)—中俄蒙第三届国际风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2013年6月28~30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50%的风能资源,近年来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正致力于打造“风电三峡”,建设绿色能源大区。
材料三: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依靠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2012年9月26日,中国首个外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站——迪盛敦煌太阳能有限公司18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在敦煌市光伏产业园竣工。该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全外资独立开发建成的大型太阳能并网项目。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致力于把敦煌建成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和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成为完全不依赖化石能源的“太城”。
材料四: 中国2005~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
223 213 |
244 101 |
261 111 |
能源消费总量 |
224 682 |
246 270 |
265 583 |
平衡差额 |
-1 469 |
-2 169 |
-4 472 |
(1)根据材料一判断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简述其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内蒙古打造“风电三峡”的可行性。
(3)读材料三,简述敦煌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的优势条件。
(4)读材料四,我国能源供应(大于或小于)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干旱程度增强,植被覆盖率。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
(2)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广东东莞市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找有关湿地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①③⑤B.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2)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3)相对而言,我国西北地区的湿地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生态功能。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如图中斜线所示),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图中阴影所示)。
(1)东北三江平原被评为“新天府”的自然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作为“老天府”,与三江平原、呼伦贝尔和伊犁河谷这些“新天府”相比,最突出的自然优势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均黯然落选,(3分)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为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