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是“过了”的意思;“望”是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瞭望日,即到了十六日。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名。
d.“灌水之阳有溪焉”中的“阳”是指河水的北岸。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呼儿出换美酒(拿出)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烽火扬州(道路)
C.舞榭歌台(台上的房屋)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D.便纵有千种风情(情意)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静女其(shū)彤管有(wěi)自牧归荑(kuì)
B.暧(ài)守(zhuō)永(jùn)
C.恣欢(xuè)早生发(huā)钟鼓玉(zhuàn)
D.李(yù)注(jiān)羽扇巾(guān)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详细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B.《化装舞会》文章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某个晚上的一个化装舞会的热闹与奇幻,折射出当时上流社会的奢靡与颓废,而女仆施蒂娜的一个玩笑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文章非常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悬殊和贫富差距。
C.《拿来主义》一文采用先立后破,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增强论说力量。大量的比喻运用形象贴切。
D.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下列作品、作者、出处及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鲁迅《鲁迅全集》中国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国
C.《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黑塞说书》瑞士
D.《化装舞会》亨利希·曼《世界文学》德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