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 实验编号 |
HA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
NaOH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
混合后 溶液的pH |
| 甲 |
0.1 |
0.1 |
pH=a |
| 乙 |
0.12 |
0.1 |
pH=7 |
| 丙 |
0.2 |
0.1 |
pH>7 |
| 丁 |
0.1 |
0.1 |
pH=10 |
(1)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 ▲ 。
(2)乙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 ▲ 。
A.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4)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
c(Na+)—c(A-)= ▲ mol·L-1
(Ⅱ)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回答下列问题:
(5)在0.1mol/L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c( B2—)+c(HB—)=0.1mol/L B.c( B2—)+ c(HB—)+c(H2B)=0.1mol/L
C c(OH—)=c(H+)+ c(HB—) D.c(Na+)+c(OH)=c(H+)+ c(HB—)
(12分)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元素 |
A |
B |
C |
D |
| 性质 结构 信息 |
室温下单质呈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 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
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
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单质为空间网状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
⑴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⑵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的硬度(填“大 ”或“小”),其理由是。
⑷A、B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阅读下面信息,推断元素,按要求回答问题:
| 信息 |
问题 |
||||
| ①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最内层电子数 |
(1)X一定不是 ;
|
||||
|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NaOH,氧化物的相对式量都大于26 |
(2)这四种元素含有铝元素吗? ; |
||||
| ③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
(3)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 ④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
(4)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拔掉A的玻璃塞,将A溶液逐滴加入B中。
试回答:
(1)A仪器的名称是;
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若A中为浓盐酸,B中为二氧化锰,C中为淀粉KI试纸,则C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测定K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组成,某学生称取了2.22g混合物溶于水配成0.5L溶液,向其中加入0.5 L物质的量浓度为0.06 mol/L的Ba(OH)2溶液,测得沉淀的质量为3.94g。试求:
(1)混合物中K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2)取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的1/10,加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pH。
下图是某次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流程图:
根据图示及下面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某同学欲使集气瓶中生成高价铁盐,则集气瓶中应预先收集一种黄绿色气体,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简单实验来确认上述反应中生成了高价铁;
(3)将集气瓶中的所得溶液倒人试管I中,然后加入过量的单质A,静置,溶液呈现蓝色,该实验证明氧化性弱的金属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4)将试管I中的液体倒人试管Ⅱ中,再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并过滤,该实验操作
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