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示用燕麦幼苗所做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A.切去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 | B.把燕麦胚芽鞘尖端用不透光的纸遮住; | C.完整的燕麦幼苗; | D.在胚芽鞘尖端从上向下插入云母片(不能让水透过);E.用琼脂片把胚芽鞘尖端与下部隔开;F.在燕麦幼苗尖端左侧插入一片云母片。 |
将F所示的幼苗放在暗室中,其余各幼苗均照以单侧光,试分析各幼苗的生长情况。
(每空2分,共10分)
(1) 如图一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其中C点时的呼吸强度为mgCO2/dm2·h。
(2)如图二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②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理由是。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局部)和细胞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蓝藻与该水域其他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2)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
藻类种群组成 |
|||||
铜绿微囊藻 |
鱼腥藻 |
斜生栅藻 |
汉氏菱形藻 |
薄甲藻 |
小定鞭金藻 |
|
重度富营养 |
50% |
25% |
14% |
10% |
0.5% |
0.5% |
中度富营养 |
5% |
40% |
42% |
12% |
0.5% |
0.5% |
轻度富营养 |
0% |
25% |
60% |
14% |
0.5% |
0.5% |
贫营养 |
0% |
0.5% |
10% |
11.5% |
10% |
68% |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鱼腥藻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
1900年 |
1910年 |
1920年 |
1930年 |
1940年 |
1950年 |
1960年 |
1970年 |
|
基因A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a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 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
C. 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4)经治理后,该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这两个区域植物种类差别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河蟹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其余的全部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 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记录。
c. 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 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
数量(只) |
实验开始时(mmol/L) |
4周后(mmol/L) |
10 |
3.85 |
3.94 |
|
10 |
18.62 |
10.12 |
|
10 |
19.46 |
19.00 |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
Ⅱ. 果蝇(2N=8)是一种小型蝇类,因其具有易饲养,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区分等特点,所以是遗传学中常见的试验材料。结合所学遗传变异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基因组的测定需测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猩红圆眼 |
亮红圆眼 |
猩红棒眼 |
亮红棒眼 |
|
雄蝇 |
3/16 |
1/16 |
3/16 |
1/16 |
雌蝇 |
0 |
0 |
6/16 |
2/16 |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常/×)染色体上,F1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猩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